一、管理原則
-
明確定點收集,嚴禁隨意排放
- 所有實驗操作產生的廢液必須專瓶收集,嚴禁傾倒入水槽、洗手臺或下水道,杜絕環境污染與人員傷害。
-
配備專用收集容器
- 每個中央實驗臺、邊臺應配置廢液收集瓶或桶,容器需具備耐腐蝕、耐有機溶劑等性能。
- 容器需配備密封安全蓋,高效過濾(如活性炭過濾蓋、分子篩)以消除揮發性氣體與異味。
- 收集容器必須清晰標識:廢液類型、主要成分、責任人及收集日期。
-
廢液分類收集
- 按照廢液性質(有機、無機、酸堿、重金屬、有毒有害等)分設專用容器,避免不同類廢液混存引發反應或處理難題。
-
臺面布置與操作規程
- 廢液收集容器推薦固定于臺面安全區域或臺下專設柜中,防止誤翻或濺潑。
- 實驗結束后及時將廢液容器轉運至集中暫存室,由有資質單位定期回收處置。
-
應急處理
- 臺面應預備吸附材料或泄漏托盤,若發生廢液泄漏,能迅速控制擴散,并按照應急預案處理。
二、技術優化建議
- 智能廢液收集系統:可升級為智能收集蓋,自動監測液位,提示滿瓶及泄漏報警,提升管理效率與安全性。
- 臺賬與規范:建立廢液收集臺賬,詳細記錄類型、日期、責任人、轉運情況,確保流程可追溯。
- 人員培訓與宣傳:定期開展廢液安全收集、分類及應急處理培訓,臺面張貼警示標語。
三、典型配置舉例
- 中央實驗臺:
- 配置有機廢液收集瓶(帶高效過濾安全蓋)、酸堿廢液收集瓶,統一標貼。
- 臺下或側邊設專用廢液柜,防止容器外泄或誤操作。
- 邊臺:
- 配置便攜廢液桶,設專用吸附墊,便于多樣操作收集。
- 針對實驗特點(如分析、合成、生物等)分專瓶收集相應廢液。